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89年,2015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作为我国首批通过宇航级产品认证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以及通讯、电力、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2020年合并营业总收入36.6亿,上市公司主体纳税1.47亿元。
近年来,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秉持“聚贤兴业”人才战略理念,构建全链条人才工作机制。作为省级、市级高层次人才自主评价试点企业,现拥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4名,建成通过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人才创新载体。截至目前,共参与4项国家标准、30多项国家军用标准、行业军用详细规范的起草或修订工作,拥有有效专利112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80项、外观设计专利10项。
人才+平台,促动人才资源厚积薄发。高端定位靶向式聚才。着眼高端引领,大力引进培养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建立起以蔡明通、张子山等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积极参与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全面推动火炬电子由低端电容向高端转型,打破宇航级陶瓷电容器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国内首批的宇航级电容器厂商之一。精英工程多层次育才。实施“百名精英工程”。整合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专业机构等培训资源,创设火炬大学堂,开设金牌讲师培训等精品课程,邀请行业专家、高校知名讲师、专业人才授课。近年来先后围绕“人机料法环”等为主题开展中层、基层管理干部技能培训班近20场。校企合作订单式蓄才。通过深化“校地合作、产学互动”,建立“人才蓄水池”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启动校招生培养计划,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共建实践合作基地。与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现代学徒制”项目,为企业发展量身培养人才。
人才+项目,加速科研成果华丽转身。夯实科研平台,强化成果应用。公司目前已建成通过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掌握了从材料配方开发、产品设计到生产工艺的一系列陶瓷电容器制造的核心技术。研发的产品多次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福建省优秀新产品奖等荣誉称号。巧借外脑资源,聚力技术攻关。公司先后与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助力协同创新。近年来公司科研技术综合实力取得显著突破,2018年引爆型脉冲功率瓷介固定电容器研制相关技术成为公司首个在第三方评价中获评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集成化介质元器件及高性能新型介质材料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2019年获得2018年度中国超级电容器产业标准制定贡献奖。加大研发投入,引领技术升级。公司多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不断完善产品线、稳定产品性能,提供技术标准、自主创新等一系列差异化竞争策略,推动行业技术标准的提升,形成较强的技术研发优势。截至目前共参与4项国家标准、30多项国家军用标准、行业军用详细规范的起草或修订工作,拥有有效专利112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80项、外观设计专利10项。
人才+激励,催生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畅通职业发展路径。公司有效畅通“管理”与“专家”并重的“双通道”职业发展路径,安排各级管理层及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指导,通过岗位竞聘、轮岗锻炼等多种形式,帮助员工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完善人才管理体系。作为全市首批高层次人才自主评价试点企业、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自主评价试点企业,公司探索建立导向明确、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机制,让真正品德好、能力强、贡献大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完善管理人员述职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集中部门80%的奖励资源向20%的优秀人员倾斜,每年举办评审火炬高层次人才并予以表彰奖励,在公司中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创新股权激励机制。公司在制定优秀员工、研发项目专项、技改提案、科技成果创新等多元奖励措施的同时,大力实施股权激励。将对公司有一定历史贡献、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掌握企业核心商业机密或技术的人员列为激励对象,实行股权激励与绩效考核挂钩。股权激励有力提升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忠诚度,强化了留才效用,火炬电子历年人员稳定率高达85%,核心骨干流失率少于5%。